首页 >新闻资讯

    联系方式

    0817-2298308

    优化水生态 四川水利踏上新征程

    时间:2017-07-12 16:18:42

    在 “五位一体”发展格局中,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主题,十八大报告指出 “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推进水循环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加快水利建设,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完善水资源管理制度”、“开展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报告从水资源节约集约、水环境保护治理、水务制度建设等方面规划了未来 “生态水利”的工作重点。对此,省水利厅副厅长胡云表示,四川水利既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又承受着重大挑战,将集全厅之力,突破难点、治理死角,以生态蜀水哺育美丽天府,为城乡居民营造秀美河川。

    隐忧重重 生态亚健康

    记者:作为水资源大省,四川在水生态的建设和保护上面临哪些突出问题?

    胡云:我省的生态文明建设极为倚靠大中型骨干水利建设,小农水“**一公里”的科学治理,大力跟进“防汛抗旱排涝”的落实,从而推进农耕区“全域灌溉”,实现“再造两个都江堰灌区”,进而深化生态水文明的打造。然而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同时,作为代价,河流、湖泊等水系统遭到破坏。2004年沱江水污染事件中,50万公斤鱼被毒死,百万人断水,经济损失惨重。据统计,**每年废水、污水排放量约40亿吨,部分江河湖泊水质污染严重。

    与此同时,**有水土流失面积15.65万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32%,约占长江流域水土流失总面积的四分之一。汶川大地震和泥石流灾害造成水土流失进一步加剧和局部地区水生态环境恶化,地震带来的后续影响还将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水土流失、水质恶化、工程缺水,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隐忧”。

    综合治理 蜀水焕生机

    记者:面对上述问题,水利厅将采取怎样的措施予以解决?

    胡云:建设生态水文明,关键是要以文化软实力进行渗透,进而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在具体措施上,要落实**格水资源管理法规,转变节水防污方式,严格落实“红线”管护,促进水资源持续利用,保障水利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经济、社会、文化相协调和高度统一。

    首先,要健全取用水总量控制,制定重点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强化水资源管理调度,使水功能区水质指标达标率提高至75%,极力实现**各级水库水质达标。其次,要深化节水防污型战略,在深化绵阳、德阳、自贡、双流四个**节水型社会试点市的基础上,在未来八年持续拓展并建成100个节水型社会重点县,使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至0.45,新增节水灌面1310万亩;万元GDP用水量降至120吨以下,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30%。再次,加强江河湖库等水源地监管,严格“三条红线”,实施各级城镇总规、详规水资源论证,加强入河入渠排污口审批管理,明确水功能区纳污能力核定及限排工作,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对石漠化、荒漠化、水土流失进行超前防治,大力推进水环境整治,实施“清水工程”,扩大**清净湖泊、湿地和森林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将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防汛抗旱、水土保持、水产养殖等各项工作纳入法制管理轨道,营造依法治水、科学管水的水事环境,增强全民节水意识、水环境责任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人水和谐”爱护水资源水环境的良好风气。

    担当责任 水兴方民兴

    记者:水环境的综合治理对我省的社会经济发展将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发展愿景是什么?

    胡云:唯有从源头上坚决扭转水环境渐渐恶化的趋势,竖立“珍水爱民、水润天府”的共赢理念,让水利事业真正走上绿色、循环、低碳的发展轨道,才能不断跟进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乃至经济安全、国家安全。

    根据十八大对水利改革发展关于构建 “美丽中国”推动“现代水利、资源水利、生态水利、安全水利、可持续水利”的**定位,在即将来临的2013年,我省将继续以保障和改善水利民生,构建生态水文明,打造“美丽天府”为着力点,通过深化 “2+10+2”“六江一干”等骨干项目,切实承担起**水利强省的发展责任,把建设水生态、水环境、水文明放在关键位置,更加有力地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并结合实际,针对防汛、抗旱、排涝、水环境治理等方面的问题加强调研,解决水利行业能力方面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力争在建党100周年时**累计突破水利项目总投资3000亿元,新增粮食安全生产能力100亿斤。


    部分图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